如何解决房屋质量通病
发表日期:2013-10-31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3582
如何解决房屋质量通病
转自:中国建筑业协会网站
眼下已是深秋季节,但北京的楼市依然火热。刚入住某小区的张阿姨却没有乔迁新居的喜悦,屋顶裂缝导致的漏水让她烦闷不堪。“物业来修了几次,可一下大雨还是不成。这新装修的房子,您瞧,墙面都沤坏了!”张阿姨指着被雨水浸泡坏的墙角气愤地说。
“我们联系了施工方,他们说是质量通病,也没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做防水,看以后的效果。”物业一脸无奈地解释。“渗、漏、裂、锈”是房屋建筑的质量“常见病”、“多发病”。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商品房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有近1/3的消费者反映过房屋质量问题。人们不禁要问,这房屋建筑质量的通病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住宅产业化能根治房屋建筑质量的通病吗?
房屋质量通病的根源在哪里?
当前,在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大力引导、倡导下,全国各地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开展了“创全优工程”活动,创精品工程成为行业主流,对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工程质量提高等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工程质量粗糙、低劣的状况依然存在,建筑质量通病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质量控制专家分析认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过度压缩成本。当前城市建设不断提速,对建筑设计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业主单位为节省成本,找一些资质不高的设计单位做设计,甚至拿现成的图纸依葫芦画瓢。因为设计费用的压缩,缺乏对现场的实际结合,导致工程的先天不足。另外,一些业主单位,尤其是一些不良商品房开发商为降低成本,不择手段牟取暴利。除前述的设计问题外,在施工队伍的选择、材料的挑选等方面都大大缩水,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根本保障。
二是普遍存在半手工半机械落后的建造方式的。当前我国建筑业还处于劳动力密集型阶段,大多数施工单位还主要依赖人的经验和手工技术作业,工程质量无法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化目标。
三是施工单位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低劣。一些资质水平低的施工队伍,还停留在经验式管理的低级管理水平阶段,在思想上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在管理过程中缺乏质量监控体系,无法全过程监控工程质量;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建筑队伍发展迅猛,施工一线充斥大量农民工,如果对他们缺乏技术培训或管理不够,易因施工技术力量薄弱,产生工程质量问题。
四是监理和质量监管部门管理缺位。在工程实践中,一些工程监理挂名监理,但往往是现场不旁站,“监”而不“理”、名不副实,对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监控;有的质量监管部门碍于人情和面子,对工程质量睁只眼闭只眼,能过则过,助长了质量问题的滋生。
五是行业管理有漏洞和缺乏社会监督机制。目前行业质量管理缺乏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往往是房屋工程一经验收合格则万事大吉,缺乏长效追溯机制和终身质量负责制约束。同时,出现质量问题时的处罚力度偏弱,也让施工方或开发商对建筑质量视若无物。而当前房屋建筑质量问题尤其是涉及商品住宅的质量问题缺乏有效社会监督机制约束。购房人遭遇住房质量问题后,在与开发商、物业交涉的过程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常因为投诉无门或处理不力,感到无力、无助。
六是过度装修。当前商品住宅多为毛坯房,业主在装修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或者没找专业装修公司操作,极易造成房屋结构破坏,造成质量隐患。
住宅产业化是根治良药吗?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指出,住宅产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他介绍说,住宅产业化最早由日本人提出。最简练的语言描述就是三句话:第一、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第二、大规模生产;第三、社会化供应。“更重要的是,它能节约资源。”童悦仲表示,“推进住宅产业化非常迫切。”童悦仲认为,推进住宅产业化是切合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目标的重要举措。
住宅产业化包括住宅建设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生产方式的产业化。通过推广住宅建造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住宅保温、隔热、隔声性能不佳,传统建材生产如烧砖 毁坏耕地等弊端,从而减少能耗,节约土地。住宅产品的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既可有效消除住宅产品质量缺陷,提高住宅质量、缩短工期,又可节能、节水、节材,还有利于房屋后期装修一体化,减少装修对房屋质量的影响和二次污染及浪费,是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要求的可行之策。
有数据表明,住宅产业化实施后,对钢模板等材料的重复利用率提高,能使建筑垃圾约减少83%,材料损耗约减少60%,可回收材料约增加66%,而建筑节能达50%以上。同时,与用传统工艺建造相比,采取工业化预制技术的建筑其施工周期也会缩短。业内专家表示,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后,新一代的工业化住宅功能和质量都将有更大的提升。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推行下,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十多年前即表示要做住宅产业化的先驱,截至2012年底,万科累计交付工厂化住宅701万平方米。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万科提出2015年将全面推行住宅产业化的战略决策。万科董事长王石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产业化是万科的唯一出路。”
全国首家超20万平方米的工业化住宅——深圳龙华0008地块保障房项目2012年底全部完工交付使用,该项目由万科总承包,“建筑国家队”中建三局一公司运用代表建筑工艺发展新方向的PC整体装配工艺,以惊人的速度和近乎完美的质量完成。由于所有的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基本消除了墙体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通病。其中约10%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三星、深圳市铂金绿色建筑标准,90%建筑面积达到国家一星、深圳市铜级绿色建筑标准,成为工业化住宅生产新的标杆和典范。
据了解,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编撰的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着手编制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整体规划,此举将进一步建立完善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住宅质量通病难题。(中国建设报)